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两者之间的区别,北京职务犯罪案件律师为您解答:
1.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既包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
2.在客观表现不同。
挪用资金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的行为方式是挪用,即未经合法批准或许可而擅自挪归自己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是侵占,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并不要求“数额较大”即可构成犯罪;职务侵占罪只有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
3.在主观上不同。
挪用资金罪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但并不企图一直非法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而并非暂时使用。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这里所说的不退还,是指在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一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挪用本单位资金不退还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上想退还,但客观上无能力退还,另一种是客观上虽有能力退还,但主观上已发生变化,先前的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故意已经转化为侵占该资金的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挪用本单位资金后,确属犯罪故意发生转变,不再想退还,而是企图一直非法占为己有,在客观上有能力退还而不退还的,因为属于刑法中的转化犯,仍应根据处理转化犯的原则,直接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内页链接:职务犯罪律师,北京挪用资金罪辩护律师,北京滥用职权罪律师,北京玩忽职守罪辩护律师,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律师,北京金融职务犯罪辩护律师,北京单位行贿罪辩护律师,对单位行贿罪辩护律师,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辩护律师,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辩护律师,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辩护律师,北京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辩护律师,北京隐瞒境外存款罪辩护律师,北京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辩护律师,北京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律师,北京私分国有资产罪辩护律师,北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辩护律师
承接全国:北京 厦门 福州 福建 温州 杭州 宁波 浙江 中山 惠州 珠海 深圳 广州 广东 东莞 上海 天津 重庆 新疆 乌鲁木齐 宁夏 银川 青海 西宁 甘肃 兰州 海南 西藏 贵州 贵阳 吉林 黑龙江 内蒙古 安徽 合肥 山西 太原 辽宁 沈阳 大连 河北 石家庄 保定 河南 郑州 江西 南昌 广西 南宁 桂林 湖南 长沙 湖北 武汉 陕西 西安 云南 昆明 四川 成都 山东 青岛 潍坊 烟台 济南 江苏 苏州 南京 徐州 无锡 咸阳 哈尔滨